第一,政策和教育法规要明确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同样重要的。这种同样重要,首先要表现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上同等重要--接受同等公平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对应于职业教育面向产业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应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资源投入和政策、环境支持。
第二,中职教育应该成为同一年龄段孩子的一种不同成长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自觉自愿立足于自身特点的一种选择。这由学生不同的爱好、能力、特点做出一种选择取舍,而不是被强行用考试分数给予强行的区别和划分,甚至于是作为一种差异化的分类。
第三,社会对于中职学校的评价应该着眼于“教育服务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所需”。而中职与社会完整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相匹配,中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中职和普通高中,就好比稳健发展的社会的双足,而不是天生跛行甚至人为致障的那一只。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不是中职病了,最终是,整个社会残了。
第四,在这样的前提背景认识背景之下,中职教师队伍的自我定位、学生家长的自我选择、学生的自我认同,都应该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自信。而且,更因为中职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共生发展,中职应该让人们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和光芒。从而让这一类学校有更加脚踏实地的自信和扎根生活的发展能力。
第五,理想的中职教育要让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互认、流动成为可能。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都应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知识习得,在学习期间有再次选择回归普通高中或进入中职学校的路径,也有在毕业时报考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路径和权利。而这种路径和权利只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养成和学习积累,并非由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不同类型的办学定位就给予决然的划分和永久的隔断。
第六,理想的中职教育应尽量将教育系统的中职学校和人社系统的技工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功能合而为一。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方面,这两类学校本身所面对的对象和教学的内容以及进入的潜在就业市场需求、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都大致相同,这两种学校也应该承担同样的任务和使命。如果这两种学校还相互设置“鄙视链”,则更反证了社会偏见的顽固,也是职业教育给自己套上枷锁。
第七,理想的中职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启蒙、巩固、向上的发展环节;中职,也是整个教育分类发展、分类培养、整体提升社会大众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时间环节、中间环节。它不是终点,更不是差异点。它还是教育和社会向上更好发展的中间点、出发点。
因此,发展到理想状态的中职教育,可以也应该敞开面对所有适龄学生,为所有适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他们适合的能力。他们可以自愿走进来,也能自信地走出去。他们在进进出出之中,促成的是社会和教育的全面发展、理性发展、理想发展。
所以,理想的中职教育,就是一个教育类型,一种教育场所。学生对于这类教育的选择,是开放的;他们的现实发展得到充分保障,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得到了充分奠基。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不仅是受教育者是开放的、成长的,我们整个社会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开放、成长、发展、成熟。只有这样一种教育的充分发展,才会让我们的社会充满自信,更加健康,也更加理想。